幾個月前換了電腦,然後又做了備份,直到最近才處理完
螢幕也換成4K的EIZO EV3237,但他不是電競專用的,反應比較慢
因為我認為這個牌子比較有信用,打電動還是對眼睛好一點比較重要
然後就開始玩世紀帝國二HD版
之所以要換成4K,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未來拼貼AOE2HD戰役地圖
途中突發奇想想說上下介面很佔空間
若轉個90度,介面就會變短,那麼我所能獲得的地圖部分就會比較大
結果人算不如天算,HD版高度只能顯示到3000左右,再下去就一片黑
下面有轉正的圖

這是轉正的圖,如此地圖範圍反而比沒轉還要小
所以這個抓更大地圖的計劃算是吹了XD
不過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會試著把HD版戰役地圖給拼出來
除此之外,4K真的是好大...看什麼都好小...XDD
再來是個人電腦三代同堂的紀念照
右邊的最舊,用了9年後光榮退役
中間的是3年前買的,原為公司宿舍用,現搬回家中繼續服役
左邊就是現在公司宿舍用的
9年前的老電腦,資料如下
購買日:2007/6/2
處理器:E6600
主機板:ASUS P5B
記憶體:DDR2-800 1G*2
顯示卡:GIGABYTE GT 8600(第四年壞掉,換成GTS 450)
硬碟 :SATA 250G
燒錄機:ASUS 18xDVD
電供 :核電廠400W
螢幕 :ViewSonic VG1921
系統 :XP
總花費:4.8萬
去年這台電腦玩穹之扉低效還算行
但仙劍奇俠傳6就各種卡點和崩潰...今年總算不用再忍受了
說到核電廠
我是買了以後才發現它評價不好,很怕哪天爆掉
不過還好平安無事用了9年,成公用到退役
今日家用電腦
購買日:2013/7/7
處理器:E3-1230 V2
主機板:ASUS P8H77-M
記憶體:DDR3-1600 4G*4
顯示卡:ASUS GTS 450
(前3年為GTX 770,因尚未買GTX 1080而先拿舊卡頂著用)
硬碟 :INTEL SSD 335 240G
燒錄機:LG GH24NS95
電供 :海韻S12II 430W
螢幕 :EIZO FS2434
系統 :W7
總花費:5萬
今日公司宿舍電腦
購買日:2016/4/23
處理器:I7 6700K
主機板:MSI Z170A KRAIT GAMING 3X
記憶體:金士頓DDR4-2400 16G*2
顯示卡:ASUS GTX 770(前一台電腦配備拿過來暫時頂著用)
硬碟 :SanDisk Extreme Pro 480G
燒錄機:Pionner BDR-S09XLT
電供 :海韻G-650W
螢幕 :EIZO EV3237
系統 :W10
總花費:10萬以上,主要是因為螢幕很貴...除此之外還有GTX1080未買...
然後是備份舊資料部分
這一次備份我使用了microSD
小小6片128GB就能塞下270片光碟的容量XDD
用它理由是因為我想要備份用的載體有以下特徵:
1.體積小又容量大
2.不怕撞不怕摔
3.有防寫機制
4.有實體隔離機制
而且這一次我才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備份:複數資料的保存
以前燒光碟都只複製一次資料,這一次複製了2次資料
在將資料從光碟轉到microSD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些光碟壞了
還好壞的都是不重要的...但為避免這種情況又發生,多次備份有其必要
我買了12張microSD,結果花了超過1萬...汗
還好由於我的資料不超過1TB,所以可以用這麼貴的載體來備份
NAS之前有看過,但需要持續供電讓我非常猶豫...又不想買PSU
我很重視「實體隔離」,不太信任雲端,雲端只放普通資料
這是單次備份所需的microSD數量與單片光碟的體積比較,根本沒得比
現在回頭來看,科技發展真是超快
在更早以前本有想過用藍光來備份
但記憶卡的發展速度超乎我的想像
而且由於網路的雲端發展,真正需要備份的東西越來越少了
很多時候想要資源,從網路下載,比讀光碟來得還要快
那哪些東西是我值得備份的呢?大多數是童年時所收集下來的資源
最重要的,就是RMMH洛克人回憶之館的資料
我把這十多年來的備份資料都轉到了microSD內
結果發現檔案數量將近30萬,資料傳了4個小時以上
相信再過幾年的儲存媒體發展
可以讓我用容量更大但更小、更便宜的載體來儲存回憶
它很輕,但承載的回憶重量難以估計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