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雖然說一張圖秒懂,但還是建議看下面的說明XD,以加深了解
本作的內政跟前幾作很不一樣
需要先下任務信後才能執行內政,無法直接叫部下做,而且還會占掉其他命令的執行空間
之所以會這樣設定,就個人觀點,是因為被交友系統給綁住
用意在於讓玩家發現其他武將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可以去幫他,以增加感情
還有就是避免大勢力占著武將多的優勢一下子就衝高內政、進而能夠迅速地去欺壓別國
因此如何安排手下分擔工作就成了本作的內政重點
重臣設計
軍師重臣:重智力。可提案內政、軍事、人才、計略、物資
內政重臣:重政治。可提案內政、物資
軍事重臣:重統率。可提案軍事
除此之外,當相關能力為90以上時,可提案的任務信為2項
90以下時僅1項
本作的內政體系相當地科層制,因此權力下放就成了重點
不要什麼事情都事必躬親,只會累死自己
雖然有這麼一句話「換了職位就換了腦袋」是罵人的話
但是當身為管理職時,換腦袋是一定要的
身為管理職的人,工作思維當然要跟下屬不一樣
下屬把上面的人指派的事情做好就OK了
但身為管理職的人必須找出該領域的人才,然後監督其工作過程,最後檢視成果,評定績效
而在下屬遇到困難時適時展現專業點出問題和解決之道,以提升下屬的在該領域的經驗與原則的體悟
未來下屬經驗多了,能夠分擔的工作就更多了
也就是說,身為管理職的人,「提拔」很重要
不要什麼都親自下海全盤解決,這樣下屬難以吸收經驗
※這邊以君主為例,非選擇君主的玩家則請視職位的權限刪減以下內容
在勢力仍舊弱小的時候,你的部下都是九品官,無法擔任重臣來分擔工作
因此這個時候只能靠著2個任務信,以及一個來自一般武將的提案來執行內政
此時重點在於培養智力、政治、統率這三個能力當中至少一項為90以上的人去做事
因為要讓他們成為重臣後能夠提出2個提案,這樣做事才會更快
若不巧你的手下這三個能力都沒有超過90,那就可惜了,但還是要找能力高的去做事
在任務的指派當中,下列任務可優先指派,並且作業目標都設最大值,以增加額外功績
智力:懷柔部落
政治:商業、農業、文化
統率:巡查、訓鍊
至於君主自己要綜觀大局,儘量找只要10天內就可完成的事情以增加機動性,因應突發事件
有部下要求幫忙時儘量不接,除非真的很閒再說,不然有好幾天都無法行動是很危險的
部下升官不會有提示,因此做為君主的人在部下做完事情後要檢視一下其品位
有升到七品時就趕快指派職位相應的重臣,如此一來整個勢力的發展就會漸漸快些
有部下升到五品時就能把他設太守,太守與君主可以同一城
如果想要單個城市發展更快就可以這樣做
有部下升到二品後可設為都督,都督的軍團與其設置的太守也可以與君主同一城
如果你有需要可以這樣做
一座城要充分發展,最理想的情況同時有君主、都督、太守
並且這三個職位都發了2個任務信,下面都有三位重臣提2個案,也都有一般武將提案
也就是說一座城內同時有27個人在做事!
不過在此之前必須先把君主所在城市交給都督管轄才行
而且由於該城非君主軍團,一般武將提案會不見,內政與軍事重臣的權限會被架空
但君主的命令書還有效,但僅限自身所在都市與無太守的城(太守默認為都督的那幾座
也就是減為22個人
不過由上圖可知,都督管轄的範圍內君主是無法設置太守的
而且該城會不會有太守是都督說了算,所以就變成要看都督心情
如果都督不想設的話,玩家也無可奈何
上面一段理想很美好,但AI未必會合你心意
甚至有的城人才濟濟,太守也死就是不設3位重臣
儘管你做了各種評定,太守依然不為所動,只靠2個任務信和一般武將提案做事...
所以就正常來講,還是建議把一部分城分給都督,一部份城依然歸自己直轄以自由指派太守
本文暫時寫到這裡,內容可能仍有不足或錯誤之處
未來會再補充或修改,謝謝大家
>>回原版目錄
>>回PK版目錄
贊!
回覆刪除請問AI君主或都督,任命下屬(尤其是太守)時有何規律?
回覆刪除我玩200年趙雲,當上劉備的君主軍事重臣,以新野為據點,關羽是軍師重臣,張飛是太守,但打下宛和許昌後,孫乾糜竺夠官階當上了君主軍師和內政重臣(似因為他們有相關重臣特性),我還是軍事重臣;關張免職,都是五品官,但劉備卻不肯任命他們做任何一城的太守。後來登用了俘虜陳登,是五品官,卻立刻當上宛城太守,關張兩大要員仍投閒置散,何解?
這個不清楚
刪除請問一些評定後下屬的工作情況。
回覆刪除我發覺評定(不論勢力或軍團)充實內政或充實軍備後,全員都只做跟評定相關的工作(充實內政是商農文化,充實軍備是訓練巡察),且有大量人手閒置。這些城中各個重臣都齊全,而每城任務信的最低標準:太守有2,軍師有1,內政有1,軍事有1,按道理,不論只做內政或軍備,都應該有4人工作,但現實是一個城即使有6-7人,往往只有2人工作。而更令人沮喪的是,AI根本是胡亂指派任務,文官搞軍事,武將做內政的情況比比皆是,不論有沒有評定都一樣。
到了遊戲中期,人手多起來後,由於這種低下的工作效率,勢力發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優勢。我發覺反而是沒有評定時,即隨機應變,是最能夠讓全員就業的,雖然文武工作人手錯配情況依然,但至少是人人有事做。但這樣評定豈非多餘?
故想一問,網主有何對策或心得?
你的情況有點怪怪的,可能跟AI有關?比如我給楊松當管理階層的人時他就是做得很爛,你試試給那些能力比較好的人來擔任管理職看看?
刪除應該無關,因為我已有28城,160多武將,各種人才都有。順便一提,我玩PK版1.0.3,用趙雲,現在是劉備的都督。
刪除稍為再做了點測試和觀察,發覺以下幾點:
1.當評定是充實內政(商農文化)時,一個城做相關內政的人數上限似乎是5人。但當評定是充實軍備(訓練巡察),則不超過3人。這跟城中有多少武將無關,我試過一城中集合20多人,但就只得那3-5人做,其餘都白拿工資。當然前提是城中太守要有相關的重臣和足夠任務信,否則工作人數會更少。我猜測設定這種限制的原因是軍事比內政易做,民心上限1000、兵種熟練3000,但三種內政則達6000,光榮可能不想玩家發展得太快吧。
2.每城的武將在完成評定目標之前,一般不會做其他工作,即充實內政時不做訓練巡察,充實軍備時不做商農文化,惟登庸、懷柔等不受影響。
3.評定目標以最下層評定為先。即都市>軍團>勢力,例如一個城的都市評定是充實軍備,所屬軍團或勢力目標是充實內政,城中武將就會只做軍事,而不理會內政。只有完成該目標後,才會做上一層目標。所以如果你以為可以通過設定上層跟下層不同的評定目標,從而增加工作效率就錯了。
4.隨機應變不受限於只做內政或軍事的限額,只要有人有任務信,AI就會指派工作,所以似乎最能充分發揮人力優勢。
5.人手錯配的問題不論是那種評定都會出現,不要以為充實內政或軍備就會指派最佳人手做相關工作,所以張飛做內政,張昭搞軍事的情況還是不能避免。
因此,從人多好辦事,人人有工做,發揮人力優勢的角度看,隨機應變最佳,充實內政次之,充實軍備又次之。所以,當遊戲到了中期,城多人多時,最好的策略是越上層的評定,越要用隨機應變,次選充實內政,充實軍備則效率低下,要用也只在幾個需用兵的前線城市即可。
不過以上只是我匆忙測試下觀察到的,也有例外情況,所以如果網主發覺有異,請指出。
補充第一點的情況。
刪除這個工作人數上限,以內政系比較穩定,只要一城內各種重臣齊全,一般都會有4-5人工作。軍事系就較浮動,一般2-3人,但也見過有4人,甚至5人。其原因難測,似乎跟武將質素最有關係,例如一城的軍師或軍事重臣上90,則有多1張任務信,連同太守2張,才能有5張任務信去指派軍事工作,但並不代表有了這個名額就一定有5人被委派工作,有時只有4人甚至更少。惟無論內政軍事,5人似乎就是上限,我好像沒見過一城中有6人一起從事內政系或軍事系的工作。
我也測試過,跟評定目標的難度無關,評定目標越難,不代表更多人去做事。
我也懷疑,這些浮動的工作人數,是不是AI君主及其重臣指派任務所造成?很難說得清了。
總之,影響這個工作人數的變數似乎很多,但一般情況下,充實內政比充實軍備有效率這點還是可以成立的。
那你可以選擇最有效率的方法
刪除補充一下,第一點的人數上限是指一個城由AI當太守時的情況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