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相信有人在把城市發展到上萬後,會看到均收發生「暴跌」,並且一直保持低點的怪現象
(個人曾經有過0.2的超低值)
不過在一番研究後,整理出以下結果:
1.均收是浮雲,圖表是騙人的
2.每棟樓能收的稅為定值,不受人口波動、環境、開發面積影響,除非空樓(稅為0)
3.高收樓降為中收樓後,稅變為0.75倍,降為低收樓後則為0.5倍
若是中收樓降級為低收,則為0.75倍
4.各樓的稅收是定值
下面繼續說明
工業建築(I)
工業建築非常不賺錢
在全部94種工廠當中,單格稅超過二位數的只有5個
(最高的是高汙工的加熱設備,15.5)
高科雖然標榜$$$,但說真的也不怎麼賺
單格稅最大的只有10,而且還是GS1建築
可見GS不是影響稅收的標準
再看看農業建築,最常見到的那個小農場,單格稅有9!
可打死好幾間工廠了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商業建築(C)
商業建築比起工業建築,單格稅明顯比較多
但是要說可觀,還是CS$$$與CO$$$的高等建築才是超賺
CS$芝加哥風有個崗位155的雜貨店,單格稅為31
在同等建築中來講超超賺,更別說占地只有1x2
(CS$$$建築單格稅有超過31的只有7棟,該建築多賺由此可見)
CO$$沒有因為它是商業就比較賺,單格稅沒有二位數的,多得是
CO$$$也只是幾個超高等建築才超賺
最賺的是芝加哥的GS8頂級建築佩翠安納製藥,單格稅高達88.75~!!
其他風格的頂級建築只有49.31、57.94,相當懸殊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住宅建築(R)
R建築的稅收狀況相當一致,幾乎可說是在同等建築當中,同尺寸就是同稅收
最賺的是高密度建築
低收高密度建築單格稅在25~43之間
中收高密度建築單格稅在55~65之間
高收高密度建築單格稅在95~146之間
當然爾,RCI建築當中最賺的就是高收高密度的4x4建築,單格稅均為145.75!!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其他
由此可見,R建築最賺
相對地也要好保護,不讓它灰樓,稅收才會高
另外C與 I 建築有個狀況:部分建築單格稅高卻崗位少
因此這表示著若是讓這種建築越多,就越賺錢!
這樣說吧,某行業有10需求
然後有A與B二棟建築
A崗位為5,稅收為10
B崗位為10,稅收為5
所以把需求全耗完後,要是全都是A建築,稅收就是20!
而B建築一棟就把需求耗完了,稅收卻只有5
稅收與需求之間,自有其妙
另外無聊抱怨一下
有的建築單格稅連個位數都沒有,太扯了
還好這種建築不多
訂閱:
張貼留言
(
Atom
)
沒有留言:
請輸入您的留言